有調查報告顯示,67.1%的消費者表示未接觸過可循環快遞包裝,不了解也未見過專門的回收網點,一些可循環包裝甚至被作為生活垃圾直接丟棄。
雖然快遞行業圍繞包裝如何“綠起來”已探索出一套技術路徑。但無論是回收利用,還是使用環保材料代替,都存在不易克服的成本問題。據統計,如果全部改用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裝袋、環保膠帶,按照2020年業務量計算,全行業將增加187.9億元成本,占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的2.1%左右。有分析認為,使用快遞循環箱暫時也沒有成本優勢,還有附加的社會成本:快遞小哥來去匆匆,缺乏時間和意愿承擔回收任務,消費者認知水平不同,配合度參差不齊。
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,需要全鏈條發力,從各個環節降本增效。比如,引導寄遞企業圍繞綠色包裝等重點領域加強科技創新,從源頭上降低成本;也可以在減少回收難度上下功夫,比如,國家郵政局正探索構建郵件快件包裝物回收“逆向物流”模式。還應加強政策引導,對綠色包裝生產、綠色快遞物流和配送體系建設、專業化智能化回收設施建設等項目,在資金、信貸、債券等方面給予支持,促進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、新業態發展。此外,要注重激發公眾的環保意識,讓綠色消費成為生活習慣。有時需要用激勵手段。一家郵政快遞企業聯合電商平臺新鋪設1.3萬個綠色回收箱,2021年“雙11”期間每天準備了50萬個新鮮雞蛋,送給參與快遞箱回收的消費者。
易互通推出“雞毛信”,主打智能包裝,第一期推出的智能袋,借助物聯網技術,通過手機實現對包裝袋的跟蹤和控制,實現包裝袋的定位、跟蹤、循環和查找的功能。易互通智能袋具有實時查看定位,掌握物品軌跡(可定位)、電子鎖開關,記錄每次開鎖時間(可跟蹤)、材質環保,可循環使用(可循環)、物品安全,沒有指令無法打開(可安全)、聲音和閃光燈幫助查找物品(可查找)的特點。
首先,觸發指令打開智能包裝袋。通過小程序發出指令,寄件人或收件人點擊解鎖按鈕,即可打開袋子,暴力無法打開,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袋內物品的安全。每次的開關鎖小程序都會記錄時間點。
其次,智能包裝袋材質環保,可循環利用。不同于塑料袋和硬紙箱,一拆即扔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,智能包裝袋是完全可循環使用的布袋,材質堅挺,可用來裝文件、物品。采用防水拉鏈,即便在雨天,也可以確保袋內的物品不受影響。
最后,用戶可以實時查看智能快遞袋的位置,區別于大范圍時間段的地址顯示,智能包裝袋可以做到實時查看,在哪一條路,哪一個路口。智能包裝袋上安裝有芯片,在一眾包裹中想要找到,可以通過小程序提交指令,袋子上的設備即可發出聲音和閃爍的燈光,便于查找。